2024柏林历史演变,柏林历史演变过程

tamoadmin 热点聚焦 2024-09-16 5 0

为什么对德国纳粹战犯的审判要在纽伦堡?

因为首先柏林在战后大部长期被苏联控制2024,且城市局势不稳定,不利于代表多国利益的纳粹战犯的审判工作,尤其是西方政治界意图对审判和战后利益瓜分施加更大的影响,所以选择在美占区的城市就顺理成章了(选择在英占区苏联人不会高兴,选择在法占区可能法国人也会不好意思)。

更重要的原因有一点儿黑色喜剧色彩:纽伦堡是纳粹党掌握全国政权后召开一年一度的纳粹党全国党代会的地方,选择这里审判昔日的纳粹要员,颇具讽刺意义,一本书上就说,让这些纳粹大员在最后在昔日的荣光之处再聚首一次,召开最后一次纳粹党代会,宣判他们的末日。

纽伦堡在第三帝国的时代,不仅仅是纳粹全国党代会的会址,也是借党代会之名,耀武扬威进行大规模阅兵和***的场所,借以“弘扬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主义)精神”,第三帝国时代著名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Triumph des Willens),反映的就是纳粹全国党代会嚣张的宣传规模和气焰

柏林历史演变,柏林历史演变过程

为何不在柏林,而在纽伦堡?这是苏联向美英妥协的结果。因为:

(1)纳粹战犯大多数在英美等国的手里.

二战刚结束时,东线大批的德国将领在接到邓尼茨的投降通知后,并不是率领部下向苏军投降,而是尽量的向西逃跑,向美军英军投降,这是由于意识的差异,也是担心苏联人的报复.

纳粹战犯大多数在英美等国的手里,苏联人自己设立法庭根本无法执行正常的法律程序.

(2)纽伦堡是纳粹党代表大会总部.

苏联人想在这个纳粹党曾经崛起,耀武扬威的地区审判纳粹战犯可是别有用心,一方面是对苏德战争胜利荣耀的证明,另一方面是挖苦,讽刺这些曾经的纳粹***.

纽伦堡:纽伦堡市在巴伐利亚州,地处佩格尼茨河畔,是一个有着五十万人口的大都市。1933年,希特勒把纽伦堡定为“纳粹党代会会址”,每年都有五十万纳粹党员从德国各地来到纽伦堡,为期一周。

纽伦堡是纳粹党精神的所在地,当地政府和市民支持率很高。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后,纳粹党每年9月在这里举行全国性的党代会,各地纳粹积极分子云集纽伦堡。希特勒的设计师施佩尔把***演变成纳粹分子展示声势和力量的表演,纳粹党徒手高举火把列队***,高喊希特勒的名字,聆听他们元首精彩而煽动性的演讲。每年举行的纽伦堡全国党代会,成为纳粹政治生活的重要活动。至今还在的齐伯林操场就是专门为纳粹党员正步操练而建造的。二战后期,纽伦堡几乎完全被摧毁,成为一片废墟。

(3)纽伦堡是美军第三集团军(巴顿)在德国南部的司令部.

纽伦堡市在巴伐利亚州,地处佩格尼茨河畔,是一个有着50万人口的都市。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把纽伦堡定为“纳粹党代会会址”,从1933年至1938年,作为纳粹精神统治和领袖崇拜的重要活动,一年一度的纳粹党代会在第三帝国的“精神首都”纽伦堡举行。每年都有50万纳粹党员从德国各地来到纽伦堡,为期一周。

1935 年,在纽伦堡举行的纳粹党年度***上,纳粹党人宣布了新法案,将纳粹意识形态中流行的多项种族理论形成制度。该法案禁止德国犹太人与“日耳曼或相关血统”的人通婚或发生性行为。该法案还取消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并剥夺了他们的大多数政治权利。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种族歧视法案《纽伦堡法》,根据这项法律,犹太人从他们世代生活的土地上被驱逐。1934年9月,纳粹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纽伦堡举行,这是希特勒成为独裁者后的第一次纳粹盛会。一部影片记述了1934年纳粹党的全国党代会,意在宣扬德国复兴的电影——《意志的胜利》横空出世。银幕上出现字幕:“1934年9月5日,世界大战爆发后20年,德国的苦难开始后16年;新生的德国起步之后19个月,阿道夫·希特勒再来纽伦堡,检阅忠实的追随者的队伍。”

正是因为在在纽伦堡,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走向神坛,成为欧洲的新上帝。所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选择在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以及政治含义。纽伦堡是纳粹崛起之地,也必须是清算纳粹之所。

因为纽伦堡是纳粹的精神首都,纳粹崛起之地!当年元首将纽伦堡定为纳粹圣地,英美苏等国之所以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意思就是他们要在纳粹崛起之地消灭纳粹。可笑的是,到现在都还没成功。

德国地图是怎么演变的?

德国(普鲁士)的兴衰过程

神罗时代后期,松散的德意志城邦,普鲁士与奥地利一北一南,成为最大的两个邦国。

三十年战争之后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签署,中欧的德意志依旧四分五裂。

1763年的欧洲,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即将三分波兰。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维也纳会议之后,欧洲回到了法国大革命之前的状态,波兰再次亡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成为德意志邦联的最大成员。

柏林夏洛滕堡宫值得去吗?

夏洛滕堡宫(德语:Schloss Charlottenburg 又名:夏洛特堡宫)是德国柏林现存最大的宫殿。它座落于夏洛特堡和威尔默斯多夫大区下辖的夏洛特堡区。夏洛滕堡宫不仅是历史与艺术的纪念碑,而且是王室艺术变迁的生动见证。这个宫殿是1695-1699年弗里德里克三世请建筑师约翰·阿诺德·奈林为他的妻子索菲·夏洛特(她是一位颇有素养的艺术家与哲学家的著名资助人)在柏林与波茨坦之间修建的一座朴素的避暑寓所。1701年弗里德里克三世选帝侯成为普鲁士国王。宫殿在约翰·埃奥桑德·哥德主持下进行了扩建。在1713年又一次以巴罗克式花厅为中心进行扩建,配上圆顶。把城堡变成小型的凡尔赛宫是弗里德里克大帝(弗里德里克二世国王)的主意。

所以还是值得一看的


柏林夏洛滕堡宫值得去吗?

夏洛滕堡宫(德语:Schloss Charlottenburg 又名:夏洛特堡宫)是德国柏林现存最大的宫殿。它座落于夏洛特堡和威尔默斯多夫大区下辖的夏洛特堡区。夏洛滕堡宫不仅是历史与艺术的纪念碑,而且是王室艺术变迁的生动见证。这个宫殿是1695-1699年弗里德里克三世请建筑师约翰·阿诺德·奈林为他的妻子索菲·夏洛特(她是一位颇有素养的艺术家与哲学家的著名资助人)在柏林与波茨坦之间修建的一座朴素的避暑寓所。1701年弗里德里克三世选帝侯成为普鲁士国王。宫殿在约翰·埃奥桑德·哥德主持下进行了扩建。在1713年又一次以巴罗克式花厅为中心进行扩建,配上圆顶。把城堡变成小型的凡尔赛宫是弗里德里克大帝(弗里德里克二世国王)的主意。

所以还是值得一看的


柏林战役时德国败局已定,一向精明的斯大林为何还要牺牲30万人猛攻柏林?

面着一个人的时候,能看到他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可能会从心里关注或痛惜,但是斯大林显然离他们很远。

一个人是生命 三十万人就是一组数字了。显然斯大林更加关心的是谁拿下柏林,而不是三十万年轻的苏联勇士的性命。

柏林战役是苏军对德作战的最后一战,最近发现许多人都在扯,好象这仗打的不值得了,好象不打更好,这想法过于想象了。

这仗苏军没有理由放弃,牺牲多少万人都必须攻克柏林,只有打下柏林才能真正的结束这场战争,拖延的更久,苏军伤亡率只能更大,没有什么理由让苏军放弃攻占柏林的问题,柏林不仅是德国首都,更是一个战略要地,如果不占领这一区域的话,德国还将要继续作战下去的能力,德军还有机会继续打下去。

只有攻下柏林,对才能打消德国人继续抵抗下来的信心与能力,事实上也达到这个效果,不是简简单单一个面子问题,当柏林被攻占之后,德国的抵抗彻底结束了,组织的抵抗彻底不复存在了,即便是零星的抵抗,也极为少见,苏军在此战后,就转入战后状态了,这一仗不可避免,拖下去对苏军一点好处都没有。

英美盟军在西线大捷以后,英国首相丘吉尔主张盟军要不顾一切地抢在苏联之前占领柏林。他认为,战争已接近胜利,现在的盟友苏联正在变成一个潜在的对手,因此,必须设法制止苏军向西推进,盟军首先应占领北海沿岸、丹麦、挪威,以防止苏军的占领。在南方,必须赶在苏军之前到达布拉格,使捷克斯洛伐克置于英美控制下。然而美国不同意英国的意见。在德国***还在作最后挣扎时,美国不同意影响美英两国同苏联的合作。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虽然承认柏林是德国残存权力的象征,但他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战胜德国,而不是由谁占领柏林。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代表生命垂危的罗斯福明确表示:“我们的惟一目标必须是取得迅速而完全的胜利。”要实现这一目标,艾森豪威尔认为,必须迅速同苏联会师,才能阻止德军的重新集结。当时,有迹象表明奥地利有可能成为德军顽抗的最后堡垒,因此,艾森豪威尔决定,美英的主攻方向不是指向柏林,而是更向南的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3月底,艾森豪威尔将这一计划通知了斯大林。这样,便使丘吉尔提出的抢先于苏军占领柏林的计划告吹。

柏林战役前***德国的军事政治形势的特点是:它在外交上完全陷于孤立,这时它已丢掉了欧洲的所有作战盟国。所以,到1945年4月,***德国已面临政治、军事总崩溃的边缘。但是,希特勒领导集团还拼命设法拖延悲剧结局的来临,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计谋,组织了武装抵抗,首先是抗击苏联武装力量。1945年 4月,***德国还有相当强大的武装力量:它的陆军还有325个师。这使***统帅部在战争结束阶段还能组织顽强的抵抗。

这次战役的特点是:在战役准备上,它同其他许多大规模战役不同,即进行准备的时间极其有限,总共才有12-14天。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白俄罗斯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其准备时间长达1一2个月。柏林战役准备时间短暂,是由一系列重要原因,主要是战争最后阶段所形成的军事、政治形势决定的。当时必须粉碎纳粹德国军政领导集团企图拖延战争、在反***同盟国之间散布分岐、同美英统治集团单独媾和的计谋。最高统帅部还有另外的重要原因命令苏军在极短时间内准备与实施柏林战役。当时曾获得了W.邱吉尔1945年4月1日给美国总统的著名信件。这位英国首相写道:“.... 我认为,从政治的观点来看,我们应尽量向东深入德国。柏林如果能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当然应该把它拿下来。”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国伟大领袖的这句名言,做为苏联领袖的斯大林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都说擒贼先擒王,虽然希特勒发动的二战败局已定,但希特勒在二战中主要是在别的国家土地上兴风作浪,德国本土尚没有受到冲击,希特勒赖以发动战争的工业基础还在。如果想彻底铲除纳粹这个毒瘤,进攻德国本土不可避免。

柏林是德国的首都,是纳粹德国的大本营所在地,如果说德国败局已定,但不拿下纳粹的大本营,对纳粹的胜利就不算完整,也摧毁不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战争意志。

苏联做为二战主战场,苏联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希特勒的兵锋直指莫斯科,就差一点被希特勒的大军攻克,此情此景斯大林怎会忘记。自纳粹德国走下坡路开始,苏联大军横扫欧洲大地,昔日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军队丢盔卸甲,威风扫地。纳粹德国的罪行必定会受到彻底清算。而苏联已知战胜的情况下不惜代价攻克柏林,明摆着是想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与盟军共同作战完胜德国,经此一战,苏联在世界上奠定了大国地位,尽可能争取多的胜利,对于确立苏联大国地位当然有利无害。从二战后世界政治版图演变来看,苏联的付出物有所值,二战后诞生了两个世界霸权国家,苏联就是其一。

还有一点,苏联和盟军其它国家有约在先共同攻克柏林,然后在柏林会师,不管有千难万险苏军必定进入柏林履行约定,在攻克柏林中牺牲在所难免,一向以铁腕著称的斯大林这时根本不会计算自己有多少损失,只求拿下柏林,和盟军一起彻底消灭希特勒纳粹集团为最高目标。

这么说吧,攻陷柏林的好处 第一国际声望极速提升,第二能过获得德国的一些战争中累计的“成果”拿到更多的“德国支配权”。最后自41年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人已经经历过了4年的战争。从苏联人民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是比攻陷敌人首都更有意义的事情了。所以柏林,苏联必须打。

再有攻占柏林,不光是斯大林想,盟国也想,但是没办法,一方面美国不想和苏联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冲突。在有美国也希望苏联出兵我国东北地区。最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美国也不可能攻占柏林。所以雅尔塔体系最终确立了由苏联进攻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