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行业改革概述
融资担保行业改革是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领域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以下是根据给定搜索结果对融资担保行业改革的概述:
融资担保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93年的起步试点期,到2004年的高速发展期,再到2011年的清理整顿期,最后到2017年的规范发展期。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监管主体经历过多次变更,直到2009年国务院明确了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的监管框架,形成了中央地方双层级的监管格局。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监管制度的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融资担保行业的风险水平有所提升,担保机构代偿规模持续上升。因此,监管机构通过市场选择和监管趋严,一批实力较弱、风险管理能力差的担保机构逐步退出市场,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趋于稳定。
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政府推动和引导下,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导,以商业性、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迅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担保服务体系。
银担合作机制的构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合理确定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放大倍数和风险分担比例,不收或少收担保公司业务保证金;对运作规范、资本实力和风控能力强的融资担保公司承保项目实行优惠利率。
多元化的融资担保业务的发展:鼓励融资担保公司开展多元化的融资担保业务,如为企业互联网借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票据承兑、信用证等债务融资提供的担保业务,以及为企业发行债券、基金产品、信托产品、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证券等提供的担保业务。
创新反担保方式:鼓励融资担保公司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推广应收账款、股权、知识产权、排污权、林权、收费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生产订单、农业保单、仓单、渔船、大型农机具等作为反担保措施的担保业务。
改革对融资担保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和再担保业务的扩大,提高了融资担保公司的信用水平和服务能力,推进了全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体合作。
市场发展空间的拓展:改革促进了融资担保机构自身能力建设,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接地气”优势和“放大器”作用,形成独特核心竞争力。
普惠金融的发展:改革使融资担保行业成为了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了更好的融资担保服务。
以上是对融资担保行业改革概述的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改革进程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