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比赛中的文化积淀
围棋,作为中国四大古老文化艺术之一,不仅是一种竞技活动,更是富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以下是关于围棋比赛中文化积淀的一些详细信息:
围棋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它的起源故事中,尧帝教子丹朱玩的一种小游戏,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围棋。这个故事体现了围棋的教育功能和智慧培养,同时也蕴含了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
围棋盘由纵横各19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棋子概括世界万物。围棋子在棋盘上的运行则隐喻着宇宙生存、发展、变化、运动的总规律。此外,围棋盘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整体性、对称性、均匀性,这些特点十分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
围棋比赛中,双方在进行激烈无声的较量,更吸引人的是围棋中阴阳谋略的结合,这正是典型中国文化之所在。围棋强调的是整体思维、平衡和谐、细节决定成败等理念,这些理念不仅贯穿于围棋本身,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所推崇的价值观念和智慧。
围棋伴随着儒、释、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艺术,融贯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在竞技属性之外,围棋的文化属性也十分突出。李克强总理在公开场合讲话时,多次借用围棋术语、围棋视角来比喻现实问题。围棋也曾作为国礼和重要的社交手段在国际间交流上起到友好连接的作用。
围棋作为一种游戏,游戏是竞技的是以较量为前提的。围棋也需要较量和竞争,但竞争的场面远不象别的棋类那么残酷、凄烈。比方说象棋,战斗到最后,往往只剩下残兵败将,孤苦伶仃,棋盘上的有生力量越来越少,是一种悲剧艺术。而围棋截然不同,围棋是在空空如也的棋盘上一步步缓缓落子,虽然也有搏杀,但更多的是全局构思,常常以各据一方为结局,胜败是以占地多少计算的。这就是说,双方都有付出和收获,只是多少而已。这符合古时的“和为贵”、“穷寇勿追”、“相安无事”的思想,如今的说法那是一种和谐的美,静态的对峙。
中国围棋的“申遗”之路依旧十分漫长。一方面,按照规定,一个国家在两年之内只能申报一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而在此之前,还需进行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这无疑需要大量人力与资金。然而,时间又是如此紧迫———不久之前,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了韩国准备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非物质遗产。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韩国的端午祭和起源于我国的端午节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有着无可否认的血缘关系。有关专家指出,韩国一旦申报成功,就意味着在中国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很可能被拒之于世界遗产宝库门外。
综上所述,围棋比赛不仅仅是一项竞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围棋中的每一个规则、每一步棋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围棋比赛中的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