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在司法判决中的作用

tamoadmin 球队新闻 2024-04-25 17 0

心理分析在司法判决中的作用

心理分析在司法判决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息冲突和化解矛盾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司法审判中,心理分析可以帮助法官及时掌握诉讼参与人各自相互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从而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达到化解双方矛盾,实现案结事了的目的。一切民事***都有它的社会心理上的成因,每一类案件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诉讼参与人是有精神与意志活动的人,在诉讼中都存在着一般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性,这些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对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结案在某种程度上都起到一定的影响。

2.人性化审判的需要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司法中的人文化办案的方式,让人看到法律对每一个人的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让人感受到法律真正的强大的力量。提倡运用心理学方法办案,有助于培养司法者的人文品格。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司法者对待当事人的态度,一般不会像信奉“法律是无情”的人那么冷漠,对案件的处理也就不会只知道生搬硬套法律而漠视人性与世情,而是有针对性地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的疏导和耐心地进行司法方面的解释,相当程度地缓解了当事人和其他社会群众因对法律的误解而产生对***和法官的不应有的情绪对抗,加强了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使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官的人格魅力,也使判决得到更加充分的理解、尊重和自觉执行。

心理分析在司法判决中的作用

3.实现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

诚信原则起源于罗马法上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目前,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事人为了自己的不正当理由的诉讼目的而在法庭上作不真实的陈述;诉讼代理人为了达到自己的胜诉目的而指使当事人作不真实的陈述,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诉讼的正常进行,提高了诉讼的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法官在判决中认定的法律事实远离案件客观事实的可能性,降低了人民群众对***的判决的权威性的认可度。

4.迅速和有效地识别伪证、减少***的功能

在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由于受日常习惯影响,加之亲朋好友关系,许多人之间发生民间借贷等法律关系时未注意立字据或保存证据。在诉讼时,其合法权益就很可能因无法证明而被牺牲,这就使当事人感到自己在法律、道德和习惯上应当是无可挑剔的行为而被判为谬误或拒绝予以保护,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法律的公正性怀疑的心理,引起他们的心理异常、情绪严重不安,对结果归因出现错误,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习得失助”心理。这是当今严格证据规则下的副产品,只有牺牲个案的正义,才能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推动全民族的法制化建设。但是,如果法官在处理这类案件时,能够巧妙地识别伪证,尽量减少“冤案”,加大诉讼调解的力度,动之以情,喻之以理,晓之以法,认真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争取使各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观。

5.提高公民法律信仰的功能

判决可接受性的社会心理分析指出,判决的可接受性是指判决具有被判决受众容纳而不被判决受众拒绝的属性,包括主动容纳和被动容纳两方面的内容。主动容纳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们的内心世界对判决结果的认同、认可、吸纳甚至尊崇而形成的心理状态或者倾向;被动容纳的过程,是指判决受众因法律秩序、道德等因素的限制,从而形成的对判决的被动接受的倾向。总的来说,判决受众是否接受判决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对判决受众是否接受判决的判断其实就是如何把握这种心理现象。

以上就是心理分析在司法判决中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司法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案件,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