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电疗法在康复中的应用
干扰电疗法是一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它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广泛。以下是关于干扰电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的一些详细信息。
干扰电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神经炎、神经痛、神经根炎、肌萎缩、扭伤、肩周炎、肌纤维鞘炎、肌劳损、关节炎等。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胃下垂、习惯性便秘、雷诺病、手足发绀症等。在康复治疗中,干扰电疗法还可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骨折、以及神经系统的疾病。
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操作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根据医嘱选择电极,有衬垫电极、手套电极和吸盘电极三种,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润。
将选好的两组电极固定于治疗部位,使两组电流交叉在病灶处。
差频范围依病情而定,一般镇痛用90~100Hz或0~100Hz,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吸收用50~100Hz或25~50Hz,使肌肉收缩用25~50Hz或1~10Hz。
检查两组输出机钮是否在零位,将差频范围调节机钮调至需要位置,然后接通电源,分别调节两组输出达所需电流强度。
治疗时如需改变差频范围,可直接调整定频、差频机钮,不必将输出调至零位。
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治疗20分钟。
干扰电疗法的治疗原理是运用两组或者是三组频率不同的中频电流,交叉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发生互相干扰,产生一个低频的电流,来达到一种治疗效果。这种疗法兼有电频电流与中频电流的特点,最大的电场强度发生于体内电流交叉处,作用深、范围大。不同差频的干扰电流的治疗作用有所不同,例如,90~100Hz的差频电流可抑制感觉神经,使皮肤痛阈升高,有较好的的镇痛作用;50~100Hz的差频电流可使毛细血管与小动脉持续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使渗出物吸收;10~50Hz的差频电流可引起骨骼肌强直收缩,改善肌肉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
尽管干扰电疗法具有许多治疗效果,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最明显的是对皮肤的***,患者在接受干扰电流疗法的同时,皮肤可能会有灼烧感和痛感。此外,有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干扰电疗法在康复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