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tamoadmin 球队新闻 2024-04-25 24 0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强调学习者主动性和经验差异性的学习理论,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制等。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它的核心是教师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教学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是为学习者提供与成人以及同伴合作互动的环境,而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做哪些他们自己还不能独立做的事情,尝试解决自己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的一种体现,它指的是将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大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学习者首先看到一种问题情境,他们要先运用原有的知识去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他们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解,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体验和思考问题。

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是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作为“师父”在现场中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示范和引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之中逐步更多地洞察专家所使用的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学习的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结论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