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
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参与度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他们的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和策略。
教师在提高学生参与度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首先,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保证班级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其次,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包括语言表达和目标设置等方面,以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此外,教师还应该平衡性别差异带来的认知差异,理解和尊重男女学生的不同表达方式和结果。最后,教师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进行教学。
在策略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参与度。例如,可以通过减免作业、发奖状等方式在全班树立“参与有赏”的氛围,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朗读竞赛、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也有重要影响。例如,案例教学法因其具教学互动性、学生主体性、知识建构性而成为备受教师推崇的大学教学方法之一。然而,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并不理想,理论研究及实践已证明学生参与度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各项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项。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教育质量评估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育质量评估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发展质量,因而不能有效地衡量高等教育质量。而以学生为主体的“全美大学生参与度调查”(thenationalsurveyofstudentengagement,简称NSSE),因其设计严谨、资讯丰富,在美国、加拿大等国迅速推广。该测量工具是一个针对全国范围内四年制本科院校学生投入学习和发展程度的年度调查,它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和社会活动的分析,弥补了传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缺陷。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要做到“三个参与”,即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这需要在课堂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通过内在动机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种转变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参与度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同时,还需要基于正确的理论基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