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评价中,恰当运用奖励和惩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奖励和惩罚的目的
奖励和惩罚应当明确,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例如,如果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努力程度,那么努力学习的行为就应该受到奖励,相反,不努力的行为就应该受到惩罚。奖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是达到教育目标的关键。
2.奖励和惩罚的针对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奖惩措施。例如,对于防御型学生,教师应该针对其努力学习的行为进行奖励,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对其投机取巧、逃避学习的行为则要惩罚。对于寻求成就感的学生,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自***,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式有一定的掌控感。
3.奖励和惩罚的现实性
奖惩应该是与学生切身相关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奖惩的存在性和重要性。如果教师只奖励优秀学生,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这种奖励遥不可及,无关紧要。同样,如果惩罚不具有现实性,就不可能对学生起到约束的作用。
4.奖励和惩罚的时间和形式
奖励和惩罚应在学生做出相应行为后尽快给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同时,奖励和惩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评价可能起着更大的作用;而对于少年期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进行效果可能更好。
5.奖励和惩罚与归因理论的关系
行为的真正法则与个体所觉察的原因可能不一致,我们应该研究人所觉察的原因,这可以是人类行为的动力。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是否努力学习,改进学习策略和技巧的行为进行奖惩,而不是简单地对成绩或分数进行奖惩。
6.奖励和惩罚的适度性
过度的奖励或惩罚可能会对学生产生长期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在使用奖励和惩罚时应适度,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失败的后果。
总的来说,恰当运用奖励和惩罚需要教师具备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调整奖惩策略。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判断力,以确保奖惩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