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历史上取得金牌零突破是在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上2024,由申雪赵宏博这对冰上伉俪获得中国首枚冬奥会花样滑冰金牌。当时的申雪赵宏博夫妇是在已经退役了几年之后,为了心中的奥运梦想重新付出,在冬奥赛场上以零失误的完美表现,获得了花样滑冰双人滑的金牌。
叶卡捷琳娜·戈迪耶娃,世界上最伟大的双人滑搭档叶卡捷琳娜·戈迪耶娃和谢尔盖·格林科夫,1988年、1994年两次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得主。
这对“史上最完美的冰上搭档”,自1986年起,他们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却几乎从未败过,并成为惟一复出后又获得金牌的花滑选手。他们的合作始于“娃娃配”,当时格林科夫才14岁,而戈迪耶娃只有10岁。很快他们这一对搭档便开始了征服世界冰坛之旅:当戈迪耶娃13岁时,他们获得了世界双人滑青年冠军,当戈迪耶娃14岁时,他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当戈迪耶娃16岁时,他们便拿下了第一块冬奥会金牌(1988)。由于之后转入了职业花样滑冰的原因,他们没能参加1992年的冬奥会。1994年冬奥会首次对职业花样滑冰选手开放,格林科夫和戈迪耶娃卷土重来,轻松再夺奥运金牌。
1991年4月21日,他们在莫斯科举行了婚礼。从那以后,他们的滑冰技巧变得与众不同。“婚前滑冰时,他们常常勾画出漂亮的线条,但只是像两个不懂生活的小孩。”他们的朋友朱林认为,“在最后的几年里,这对冰上鸳鸯配合得越来越美妙。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完美: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而且爱他们的黛丽娅。”
他们被称为滑冰界最棒的双人滑配对,展示了双人滑的本质:神奇如一体。
当然是不能啦!
首先,作为一个打分项目,花样滑冰的打分分为两大部分:技术分和艺术表现力评分,而艺术表现力评分是一个主观性非常强的打分部分,如何让裁判觉得你和配乐充分结合,表达出了足够的艺术性是最重要的一环。作为一个被欧美人主导的项目,裁判几乎全都是欧美人,你让欧美人如何评价最炫名族风的艺术性?这也是为什么,花样滑冰进行了那么多届的冬奥会、世锦赛、四大洲赛等比赛,配乐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经典名曲、钢琴曲、经典歌剧、奥斯卡获奖电影的原声大碟,2015年开始允许采用有人声的配乐,但本届冬奥会上大多数选手选择的依旧是经典电影的配乐或是世界闻名的流行音乐。因为只有这种举世闻名的音乐才能保证大多数人都听过,听得懂,也才能保证他们可以理解你的演绎。
虽然也有一些比较中二的选择,但大多数都是非著名选手,自知夺牌无望,不如博出位一下,比如,本届冬奥会,一对日本双人滑选手就选择了动画片《冰上尤里》的配乐,过去,还有人选择过游戏超级马里奥的配乐。至于网上很多视频,比如梅姐cosplay水兵月等等,都是最后的答谢滑行时采用的配乐,那个是纯娱乐,根本不是比赛。所以,或许某一次的答谢滑行上,中国选择可以尝试一下。
很早之前,中国的花样滑冰也曾进行过中国风的尝试,以为“中国的就是世界的”,比如曾经采取过茉莉花作为配乐,中国男单选手还选择过有京剧元素的配乐(具体的记不清楚了),但效果都不太好,最终,帮助中国花滑争金夺银的还是经典名曲——胡桃夹子、图兰朵等。估计,等到全世界都说中国话的时候,中国的花滑队或许才会采用中国风的配乐吧。
其次,就算可以采取中国风的配乐了,也不会选择最炫民族风!你以为花滑是广场舞了?!花样滑冰,特别是双人滑,除了有大量的双跳、抛跳之外,还有螺旋线、双人滑行、托举等,需要配乐具有一定的舒缓度,用以展现选手的优美姿势,你配个最炫民族风,节奏这么快且单一的配乐,不怕把选手累坏了?
节奏比较快的配乐倒是可以用在冰舞或是单人滑项目上,但怎么想象,最炫民族风还是适合做广场舞的配乐……
冬奥会纪念钞上面的人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形象。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正面主景为花样滑冰运动员图案,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背面主景为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场馆,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蒙、藏、维、壮4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及面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