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就业这个问题,是我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毕竟一个国家想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劳动力,不管你的职业是什么。中国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就业前景依旧不那么乐观。
越是大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越喜欢985 211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学习能力强,能力足够,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公司创造利润。只是,中国的985 211的大学生数量相对于整体,还是很小的一部分,那么更多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想要获得一份好工作,需要如何提高自己才能成功呢?
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不管是大专还是本科生,都应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不愿意长时间做苦活,例如工程施工类,风力发电厂这种,长期做施工脱离城市,远离人群的职业,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更何况是没怎么经历过苦日子的大学生呢。这个是人之常情,但是也是无奈之举,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在提高,人们也越来越不能接受苦日子,都想过安逸且轻松的生活,无奈这是不现实的。
大学生如果能放低自己的身段,才能真正的解决就业问题,只是现在放低身段换不来等值的薪资,肯定是没人愿意去做了。中国现在人人都只想着赚钱,而很多企业老板只想着压榨劳动力,工作不顺心加钱太少,大学生自然也不愿意放低身段了。
要么改变教育体系,要么就严格管理企业的薪资标准,给工作者一个公道的选择,这样才能改善中国的就业情况。
就大学生而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唯学历。学历当然是敲门砖,毕竟体制内或体制外有名气的单位,对学历要求还是挺苛刻的,所以说千道万,不如回到现实中,这是从总体而言的。二、唯专业。学历高,专业好,就业当然不成问题。如二者不兼有,专业好,同样也能为就业加分。
从社会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说不好就业,主要是难找理想中的满意工作。企业称招不到人,包括一些公务员职位也无人问津,这便是求与需的供求矛盾,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是个问题。
我不太赞同题主的问答看法,但又陷于两难忐忑,未来的就业形势随大学院校扩招只会越来越严峻,对个人而言,须结合自身能力实际和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自己把持!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竞争.没有压力,定会是死水一潭。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没有竞争和压力,也会是个窝囊废。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都面临着极其巨大的挑战,而人材是其生命力。所以人材的竞争势在必行,挑选高学历.高素质人材就成了企业的首选。当然作为就业者来讲,必然要承受比平常更大的压力,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在校大学生除了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得了解社会需求和储备将来适应社会的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几个原因有2024:国家人口太多、高校不断扩招、企业太看重文凭、家庭期望太高、学生认知太少。
1.中国人口太多,竞争压力过大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4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
2.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眼高手低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