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
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2001年2月,当时还在英国读书的邓bai亚萍接到北京奥申委的通知,回国参加奥组委评估团的接待工作,同时担任5位申奥形象大使之一。邓亚萍“奥运圣火点燃中国4亿青少年的心中奥运理想”的演讲,赢得了掌声,为北京申奥获得了加分。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中午吃的是家里带去的三明治,晚饭经常吃的就是方便面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午夜才能睡觉。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2024:“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1.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是非常的简短的。
2. 因为邓亚萍是一个来自农村,没有受过正式的乒乓球教育的女孩子。
她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刻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世界冠军,并且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代表性人物。
3. 邓亚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勇气,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1、24岁的邓亚萍带着4枚奥运金牌退役,此后她用了整整11年时间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2、同时,在求学期间,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鼓励和帮助下,邓亚萍在悉尼奥运会后正式进入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点,后来她又两度成为北京申奥大使、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任职、担任北京奥组委官员。
邓亚萍: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