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俄罗斯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俄罗斯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态度

tamoadmin 热点聚焦 2024-11-26 2 0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使用了什么“怪招”耗死了德军?

没有怪招,只是用了韩信的背水一战而已,死磕到底。在倒塌的高楼大厦里寸土必争各自为战,绝不后退。成就了崔可夫的英名!直到把保卢斯拖得时间都没了,最后后路被切断……

战争离不开三条重要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人为主。莫斯科保卫战,赢在了天时条件,大降温冰天冻地和莫斯科军民的奋斗取得了胜利,德军没冻死的,都成了俘虏。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利用了地利条件,斯大林格勒是大城市,德国的装甲坦克远程炮火部队,在城市的各个建筑物前都发挥不了作用。全体军民团结起来利用巷战,引敌到死胡同,进行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来逐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每栋房子,和街道都是战场。每个门窗都是射击口,很多德军死了,都不知道子弹从哪里飞来的。斯大林格勒的军民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躲,建筑房屋大樓,就战壕和防空洞。敌人在明处,苏联军民在暗处。通过游击持久战打败了30多万德军,使德军的强项变弱项。

俄罗斯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俄罗斯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态度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有道是2024: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能够获胜,那就是拼消耗、拼后勤,硬拼出来的。

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坐落在顿河与伏尔加河交汇之处,两条河之间有运河相连,再加上铁路、公路,所以这里的交通十分便利。由于德军的兵力有限,始终无法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合围,所以斯大林格勒的守军始终都能得到后勤补给,援兵与弹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双方就这样没完没了地拼消耗,拼到最后,德国人首先顶不住了。整个战争的胜负的原因就在于此。

德军对于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始终都局限于伏尔加河西岸的城区,德军一直都没有足够的兵力来跨越伏尔加河,彻底包围斯大林格勒。因此,苏军就利用伏尔加河不断地向着城外增援。我们看过的著名影片《兵临城下》里面,苏军的新兵乘船渡过伏尔加河到斯大林格勒参战那一幕是非常真实的。

德国只能利用空军和远程炮火来封锁伏尔加河的渡口。苏军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打破德军的封锁。他们除了布置大量的防空部队,用高射炮来对付德国轰炸机之外,还尽可能地多多开辟渡口。苏军在河上架设了浮桥、还有临时性的舟桥,甚至是隐藏在水下的水下桥。为了减小目标,苏军甚至不惜用人力背运物资,曾经在一天的时间里,动用了一万人背负着作战物资过河。至于河上的船,那更是把一切能够漂浮起来的东西都利用到了。不管是舢板、木排,苏军统统都要用上,用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向前线提供补给。

整个战役期间,苏军向着前线运送了52万吨作战物资,其中包括1.7亿发子弹,730万发炮弹,还有10万吨油料。补充到前线作战的士兵超过200万人。为了把这些物资运过伏尔加河,有数万人倒在了河水之中。正是靠着如此巨大的物资与人力的消耗,苏军才在斯大林格勒硬生生地拖垮了德军,最终取得了这一场战役的伟大胜利。

大概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勇敢无畏的民族气节吧。

上到领袖,下到战士,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德国***。

如果,如果你的儿子被俘虏了会怎么办?

斯大林的选择是:所有的红军战士都是我的儿子。

斯大林儿子的选择是:集中营中***。

如果,如果敌军兵临城下了,你会怎么选择?

常凯申选择迁都,斯大林选择红场阅兵,就在敌军眼皮子底下阅兵,钢铁的领袖绝不畏惧死亡。

如果,如果你被敌军包围,不会有任何办法能支援你,你怎么办?

有人选择是缴枪投降,苏联红军的选择是向我开炮。

没有怪招,只有两个字:拼命!如斯大林格勒丢失,则政治、经济、战略咽喉全盘丢失,国家危在旦夕,故斯大林严令:不许后退一步!

所以,在斯城耗尽德军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是:百万红军的生命、坚强的政治领导、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计成本的战争物资。

电影《兵临城下》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时,苏军士兵分发武器采取枪弹分离的方式是真的吗?

兔哥回答,这部电影看过,影片中的描述符合当时的历史,苏联在二战前期的作战损失严重,人员武器的损失很大,战争初期人员的损失就达到了280万人(含被俘)。为了能够抵挡德军的进攻,苏联大量征招人员入役,仅女军人进入一线部队作战的就达50万人,男性公民入役的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士兵通常是被组织起来经过简单的训练就上战场。训练方式也很简单,队列是边行军边练习了,枪支的操作也就是连续分解、组装枪支一二百次,有的有机会打上几枪,有很多上战场前都没有打过枪。更有的部队缺少枪支,这样就出现了有的士兵上战场时没有武器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是瞎说,而是真实存在的。

苏联在二战初期。一切都被打乱了,没有枪支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而是一个很普遍的情。不过这在战场上看似问题却又不是问题,为什么这么说,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武器,特别是二战苏联现场上。对于缺乏武器的部队,从敌人手里缴获武器或是接过死去战友的枪支,总之武器在战场上并不是一个难事,最难的是活下来。那么,面对没有武器,苏联又是怎么解决呢?是这样,枪支不够就给一部分人配发枪支,通常是一个班有几个有枪的,有几个没枪的。这样就能够方便获得枪支了,想要得到枪,一是自己人的,一个是敌人的。

这部电影描写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主人公瓦西里也是真实存在的,著名狙击手,毙敌400名,包括德军著名的狙击学校的校长科宁斯。影片的意思并不是枪弹分开分配,不是一个人拿枪一个人拿子弹,不是这样,千万别理解错了,没这样打仗的。拿枪的战死了到好说,拿子弹的捡起枪装上子弹就能开火。如果拿子弹的先死了,战场上跑散了怎么办?所以,题目也并不是这个意思。是这样的,拿枪的也给子弹,没枪的也给子弹,没错就是这样,每个人五发子弹。如果拿子弹的捡到枪就可以战斗了,这种情况战场上是存在的,并非是杜撰出来的。


电影中由于武器少,很多士兵没有分到枪支,主人公瓦西里也只分到了五颗子弹,枪支是他捡到的。但并不是给枪不给子弹。这部电影只是描述了当时苏联的困境,属于特殊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真实的战场上也并非没有这种情况,我们抗战时不也是如此吗?而且连子弹都没有人给,只能去缴获。战场上武器弹药必然要一起配置,有枪就有弹,通常就是一个基数,如果没有弹袋或是弹药不够,只能一支枪几发弹了,所以,别对战场上的事较真,什么情况都能出现。

平时枪弹是要统一保存,并且是枪弹分离。战场上没有这个规矩,枪弹都必须配发,如果弹药多,士兵都会抢着多带几发,弹匣装满了,兜里也要抓上一把,甚至是枪膛里都要装上一发,战场上就怕子弹断顿。《兵临城下》影片描述的这段情节是在发起冲锋时,有很多只分到了几颗子弹没有分到枪支的士兵去冲击武器装备精良的德军阵地。有点悲壮的感觉,但战场就是残酷的,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战场上所发生的事情的,甚至是不能被理解的事情。而战场上是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